陇原大地涌动爱的暖流
■本报记者 牛喜林 通讯员 张新 陈富祥
在甘肃省地震灾区采访,无论是在建筑工地,还是在学校,都会遇到许多外地人。他们操着天南海北的方言,挥汗如雨地忙碌在施工现场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支援者。
灾难让许多本来一生都不会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们会集到了一起,和灾区的人民手拉手共渡着难关。他们以前素不相识,但现在亲如兄弟姐妹,在损毁了的家园里,风里来雨里去,携手朝一个目标前行——重建家园。
地震灾后的第一个春天,在白龙江畔,在米仓山下,我们看到,新的希望在陇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涌动。
一家三口支援陇南
“今天我要上学了!我是深圳人,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来陇南吗?因为去年这里地震了,我爸爸是救灾人员,我爸爸要来这里;后来,我妈妈又当了支教老师,也来这里了!我本来不用来,可是我不会一个人过日子,所以我才跟着妈妈来的……”
写下这段话的小学生叫丽莎,今年才8岁。她是随父母亲一起从深圳来陇南的,在陇南已生活了大半年。
丽莎的父亲许能友在深圳对口支援陇南前方指挥部工作,主要负责支教老师与陇南教育部门的协调工作,母亲熊必珍是支教老师。小丽莎和母亲住在一起,现就读于陇南市实验小学。
熊必珍是英语老师,丈夫在“5·12”大地震后不久就来到陇南。她从丈夫那里得知,陇南缺少英语老师。去年秋季开学,深圳市抽调教师到陇南灾区支教,她就报了名,可惜没轮上,这学期终于如愿以偿了。“全家人都来到灾区,是一件很光荣的事,我和丈夫有了这个机会,将尽最大能力为这里的教育事业作些贡献。”
“来陇南不仅是做支教工作,我所带3个班的英语教学只是工作地的1/4。”熊老师说,“支教是有期限的,如何长期使两地学校建立沟通和协作,这是我在教学以外要做的事。”
熊必珍到陇南后,在搞好教学的同时,深入调研陇南教育现状,了解学校师生情况,着手搭建陇南、深圳师生交流平台。“现在我们班上,已经有数名同学和深圳的同学有书信往来了。”熊老师说。
去年秋季学期,深圳市已派出第一批58名教师,分别到陇南文县、康县、武都区受灾学校支教。为了保证支教的连续性,深圳市教育局计划2009年到2010年,每年派出支教教师40名左右。(下转第二版)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